谁是汽车出口第一省?

admin 阅读:33893 2024年10月12日

随着新能源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张,以及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突破60%,各省市格局也随之发生了显著变化。新能源车替代传统燃油车已成为推动城市汽车产量增长的关键因素。

这一变革不仅影响了各省市汽车的整体态势,也引发了新兴汽车城市与传统汽车城市之间的竞争。

谁是汽车出口第一省?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方面,传统汽车产量大省如广东、吉林、北京等,由于受到快速增长的冲击,原有的优势地位正在逐步削弱,面临着产量和份额上涨瓶颈。另一方面,抓住新能源发展机遇的安徽、陕西等省市,正在凭借中国新能源品牌的崛起实现产量赶超。

与此同时,在中国跃升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后,出口在各省市汽车产量中所占比重逐步提高。未来,谁将依靠出口成为新的产量大省?

图片来源:奇瑞汽车

传统产量大省的“阵痛期”

近期,盖世汽车整理了2024年前7月省市汽车产量,发现大部分地区产量呈现增长态势。然而,聚焦传统汽车产量大省时,情况却有所不同。包括广东、上海、北京、湖北、重庆、吉林等省市,要么产量和市场份额出现下滑,要么维持原有水平,很少有大幅突破的。 

广东仍是全国汽车产量最高的省份,但近几年一直处于下滑态势。今年前7月累计产量为148.3万辆,较去年同期减少35.7万辆,降幅达19.4%。按此趋势,广东省今年产量很可能创下近7年来新低。

这主要归因于广汽本田、广汽丰田、东风日产等当地支柱合资车企新能源转型受挫,无法弥补燃油车产量下滑损失。加上广汽埃安发展不顺,销量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这4家品牌今年前7月的产量就减少超36万辆。

而比亚迪总部虽然在深圳,但其目前主要分布在西安、合肥、长沙等地。今年前7月,比亚迪深圳工厂产量为12万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变化不大。另一前景看好的新势力品牌——小鹏汽车,面临产能爬坡较慢的问题,今年前7月该地工厂产量仅6.3万辆,对整体产量的提升作用有限。

这也导致广东新能源产量增幅较慢。广东今年前7月新能源产量为45万辆,仅排名第6。

相比广东,上海由于引进特斯拉,加上本土企业上汽集团新能源转型较好,近两年整体年产量稳定在180万辆上下。

然而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特斯拉和上汽通用的产销出现下滑。今年前7月,上汽通用和特斯拉位于上海的工厂产量合计减少13.7万辆,高于上汽乘用车和上汽大众带来的增量。受此影响,上海前7月累计产量微降6.9%至91万辆,市场份额跌回7%以内。

湖北同样出现了15%的双位数下滑,前7月累计产量跌至69万辆,排名由第6名滑落至第10名,市场份额萎缩至5%。而巅峰期时,湖北年产量高达240万辆,去年萎缩至150万辆,接近腰斩。

这与神龙汽车、东风本田、上汽通用、东风日产等合资品牌,受到油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新能源冲击后产销持续下滑有关。就今年前7月,四大品牌在湖北工厂产量合计减少约18万辆。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北京引进的小米汽车、理想汽车开始投产,浙江受益于吉利集团、零跑汽车,正在走出转型阵痛期,前7月汽车产量都实现了双位数增长。尤其是北京汽车,前7月新能源产量同比增长2.6倍至8.2万辆。

自主品牌成中坚力量

像吉林、湖北这样的传统汽车产业集群地区,早前主要是依赖合资品牌和燃油车市场形成,自主品牌相对弱势。即使到2022年,燃油车整体产量仍占七成以上份额,合资/外资品牌也保持着五成的市场份额。

然而,随着智能电动化市场逐步占据主导地位,燃油车市场份额进一步下滑,合资/外资品牌也开始式微。今年前7月,燃油车产量份额降至59%,合资/外资品牌份额更是跌破四成。这一变化冲击到了广东、湖北、吉林等传统汽车大省,使其现阶段难以再回到巅峰时期。

反观抓住新能源市场发展红利的中国品牌,如今成为打造产业集群的关键力量。安徽、陕西、湖南、北京以及江苏等省市的崛起或“重振”,都与中国新能源品牌的壮大密切相关。

以安徽为例,此前汽车年产量都在百万辆徘徊,但自2016年后,江淮与蔚来合作,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步进入收获期。2022年,另一助力比亚迪合肥工厂投产,安徽新能源产量进一步提升,去年首次突破90万辆大关。

同时,安徽本土企业奇瑞出口量激增。在比亚迪和奇瑞两大车企助力下,安徽整体产量在2023年实现了68%的高速增长,首次突破200万辆大关,仅次于广东。新能源产量也实现腾飞,今年前7月安徽省新能源产量同比激增56.9%至66.4万辆,力压陕西成为省市新能源产量冠军。

比亚迪的崛起也带动了陕西、湖南等地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陕西是比亚迪国内最大生产基地之一,规划年产能达150万辆。比亚迪贡献了该省约七成的汽车产量。去年,陕西以106万辆跻身省市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二名,整体销量突破130万辆。

而湖南在引进比亚迪后,新能源产量快速提升,到2022年突破50万辆。如今,比亚迪和吉利汽车成为湖南汽车产业新支柱,今年前7月两大品牌合计产量增加18.4万辆,助力湖南整体产量达到70.6万辆,实现了28%的同比增长。

江苏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一员,拥有完备的汽车产业链,聚集了18家整车品牌。其中,比亚迪、理想、北汽麦格纳(主要生产极狐)、长安深蓝、欧拉等五大新能源品牌,今年前7月合计产量占江苏总量五成左右,达到50.5万辆。

可以看出,中国自主品牌的崛起,成为推动安徽、陕西、湖南、江苏等城市汽车产业崛起的关键力量。部分传统汽车大省的式微,却是新兴城市凭借自主品牌崛起的一个缩影。

出口,未来较量主战场

随着出口逐步成为国内车企的新增长动力,部分省市的出口产量也随之大幅上升,对本地产量的贡献变得举足轻重。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7月,我国汽车出口量达348万辆(包括乘用车、商用车等),同比增长25%;其中新能源车出口量117万辆,同比增长25%。

在这其中,安徽今年前7月出口量达49.4万辆,同比增长27%,较2020年增长近6倍,跻身全国出口第一大省。

奇瑞作为安徽出口的主要贡献者,今年前7月芜湖工厂产量达73.7万辆,占安徽总产量的52%。理论上来说,按照奇瑞董事长透露的国内外销量占比(55%:45%),其前7月对应的出口产量应约为33万辆。此外,江淮的境外销量占比也接近60%。两家企业前7月对应的出口产量合计应在40万辆以上。

图片来源:崔东树

相比之下,上海受特斯拉销量下滑影响,前7月出口量为46.1万辆,同比下滑18%,失去了省市出口量第一的宝座。

上海工厂是特斯拉主要出口基地之一,今年受欧盟等市场加征关税影响,前7月产量减少近4万辆。而上汽集团海外年销量虽然超过百万辆,但由于在海外有多个生产基地,从上海出口的汽车比重不高。

此外,河北和陕西的出口贡献也呈现上升态势。河北前7月出口量达34.1万辆,同比激增83%,四年增长4倍多。这主要依托于领克、沃尔沃、长城等整车企业发力。

新能源汽车出口方面,上海在特斯拉的助攻下一直占据龙头地位。新能源约占上海总出口量的55%。但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随着欧盟市场的进入遭到暂时性阻碍,上海的新能源汽车出口出现了剧烈萎缩。今年前7月,上海新能源出口量为26.2万辆,同比下滑29%。

图片来源:崔东树

与之形成反差的是,广东新能源汽车出口正呈现出强劲增长态势。今年前7月,广东新能源出口量达12万辆,同比激增42%。

同时,陕西和河北两省的新能源汽车出口也有不错的增长表现。其中,陕西新能源出口量从2020年的157辆跃升至今年前7月的10.2万辆,连续多年保持高倍速增长态势。河北新能源汽车出口量13.2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3倍。

可见,在新能源汽车出口市场上,广东、陕西、河北等省份正在崛起,而过去一枝独大的上海出口增长受到了暂时性制约。这也反映了国内新能源汽车出口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整体来看,有志于成为头部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大省,都极力加码电动化、智能化,以吸引更多有潜力的新能源品牌落地,好在未来的较量中脱颖而出。这一过程中,传统汽车大省必须经历转型阵痛期,并面对新兴城市集群的奋起直追。而谁将成为“第二个安徽”,值得期待。

本文 zblog模板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qxj.scgwwc.com/post/1871.html

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