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车企获L3级自动驾驶牌照,L2级何去何从?
汽车信息网12月21日讯 近期,随着L3级自动驾驶牌照的逐步发放,我国自动驾驶领域的竞争格局呈现出新的调整。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日前,宝马集团宣布,其搭载L3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车辆,在上海市正式获得高快速路自动驾驶测试牌照,获准在指定区域开展L3级高快速路自动驾驶道路测试,成为国内第一张L3级测试牌照的获得者。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宝马官宣后没几天,奔驰集团、智己汽车也先后获得了北京市、上海市有条件L3级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牌照,获准开展道路测试的车企从一家迅速扩大到了三家,一同竞争首批进入L3级自动驾驶准入试点的车型。
值得一提的是,奔驰去年还获得全球首个L4级自动无人驾驶泊车系统商用许可,是目前全球唯一“双持证”车企。L3级自动驾驶似乎一夜之间,又回到了那个车企争相宣传的前几年。
布局L3级自动驾驶已箭在弦上
众所周知,L2级和L3级是汽车自动驾驶的一个重要分水岭。L2级更强调辅助功能,L3级则属于部分自动驾驶。
其核心区别在于,L2级辅助驾驶只负责对车辆的控制操作,环境感知仍需要驾驶员完成。而在L3级中,系统不仅要对车辆执行操作控制,也需要负责感知车辆运行状态下的周边环境。这种功能职责的变化也形成了L2级和L3级在功能安全方案和具体需求上的差异。
目前,L2级驾驶辅助已经发展的非常成熟,很多车企都开始着力主攻城市及高速NOA等覆盖周边环境的自动驾驶,但至今未有任何一家车企敢说自己的辅助驾驶产品是L3,而是对外声称L2+,并在L2后不停地加“+”号。
一方面是因为目前的法律还不支持L3辅助驾驶上路,另一方面则是自动化程度越高,受到的监管压力也更为严格,一旦发生事故,车企将难逃责任。这也是为什么至今为止,除了特定条件下,全球范围没有车企敢声称自己已经L3并且大规模量化生产销售。
只要没有明确指出L3级自动驾驶的落地时间,L2+车企以及L2++++++或者L2.9级的车企,仍然可以一边躲入“车主自负”的避风港中,让车主承担后果,一边又让车主享受胜似实际L3级自动化驾驶级别的全新驾车体验。
直到今年7月,工信部及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23版)》,指南指出了2025年这一编年史节点,作为形成可支持组合驾驶辅助和自动驾驶通用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这意味着,L3级市场的竞争蓄力期,只留下2年窗口期了。布局L3级自动驾驶已箭在弦上。
汽车智能化的定义权争夺战打响
今年11月,工信部、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四部委又发布了《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也正是这则通知,打开了L3级自动驾驶的闸口。
文件指出,在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工作基础上,工信部、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遴选具备量产条件的搭载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开展准入试点;对取得准入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在限定区域内开展上路通行试点,车辆用于运输经营的需满足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运营资质和运营管理要求。
即便责任还是无法规避,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自动驾驶的先进与否已经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的重要因素。有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1-5月,前装L2级智能辅助驾驶的乘用车总销量已超过291万辆,且基本处于逐月上涨态势,月度渗透率最高达到44%。
而站在宝马、奔驰和智己的角度,在国内新能源汽车竞争愈发激烈的背景下,若提前将L3驾驶辅助技术掌握并实现落地,不仅能争夺“汽车智能化的定义权”,而且还能给他们在国内的市场竞争提供非常有利的牌面。
为什么是宝马奔驰智己率先获得?
宝马和奔驰获得L3级测试牌照,是因为它们已经达到了行业标准认可的L3级。
目前在德国,宝马和奔驰均获得L3级自动驾驶功能的认证和批准。去年12月,奔驰成为世界上首个被批准L3级自动驾驶上路的汽车公司。今年上半年,奔驰L3级自动驾驶系统又在美国内华达州和加利福尼亚州获得商用许可。
据了解,奔驰已在S级轿车和纯电EQS上推出可选配的L3级自动驾驶系统。搭载L3级DRIVE PILOT驾驶领航系统的车辆允许驾驶员在交通高峰或拥堵期间,在宽度适宜的德国高速路段,以最高60公里/小的速度启用L3自动驾驶模式。
除了奔驰,宝马也已经将L3级自动驾驶搭载在相关车型上,预计将在2024年春季在德国交付客户。同时,即将上市的国产全新BMW 5系长轴距版,在技术上也已经具备拓展至L3自动驾驶的能力。
智己则是国产品牌中首个官宣获得牌照的,据悉,智己的L3级别自动驾驶研发已进入新阶段,NOA等高阶智驾产品也在加速落地,其高速NOA在12月正式贯通全国,共辐射全国333城的高速路段(除港澳台地区外),并覆盖59城高架路段,高速高架NOA适用道路总计长达38.9万公里。
当然,宝马、奔驰、智己目前只是刚拿到路测牌照,还需要启用“有条件”自动驾驶测试,距离真正的落地还有很远一段距离。在这个关键时刻,车企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立足自主研发,加强合作,攻克技术难题。同时,政策法规、安全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也应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广泛应用奠定坚实基础。随着各项工作的不断推进,相信国内的自动驾驶领域必将取得更大的突破。
相关热词搜索:本文 zblog模板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qxj.scgwwc.com/post/267.html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