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实现“碳中和”,带动氢能车大显身手

admin 阅读:50218 2023年12月01日

汽车信息网1月20日讯 北京冬奥会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北京街头奥运氛围越来越浓。本届冬奥会不仅精彩赛事令人期待,围绕赛事展现诸多“绿色环保”特色也同样值得关注,而北京冬奥会也有望成为首个真正实现碳中和的奥运赛事。

根据报道,北京冬奥会期间三大赛区26个场馆将全部使用“绿电”,源自河北张家口的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这意味着奥运历史上将首次实现全部场馆100%绿色电能供应。此外北京冬奥会涉及能源消耗,积极推广普及更为环保的“氢”能,这也成为此次冬奥会亮点。

氢能是清洁、高效、安全和可持续的二次能源。北京冬奥会不仅奥运火炬燃料将全部采用氢能源,而且在开幕式上还将点燃北京冬奥赛场的氢能主火炬。此外北京冬奥会将示范运营1000多辆氢燃料电池车、30多个加氢站。比赛期间,延庆赛区和张家口赛区将有700余辆氢燃料大巴车投入使用。在本届冬奥会上,将会展示出一套完整关于氢能出行产业链。

氢能车迎来推广好时机

作为四年一届的国际赛事,冬季奥运会冰雪项目在低温环境下进行,而低温对于电动车启动和续航影响比较大,而且充电时间比较长,相比而言氢能车具有的效率高、续航长、低温启动、充氢速度快等诸多优势,几乎是为冬奥会场景量身定制。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场馆之间提供接驳服务车辆将全部采用氢燃料电池客车,包含大巴车、中巴车等多个车型,为赛事提供交通保障服务。这种氢能客车续航里程达630千米,能实现-30℃低温启动,满足低温运行要求。相较传统化石能源车辆,氢能客车每行驶100千米,可减少约70千克二氧化碳排放。

为了避免潜在风险,这批氢燃料客车特别采用了氢电碰撞多重耦合技术。据了解该技术能够实时监控氢和电的即时状态并保障碰撞安全,覆盖高压储氢瓶、动力电池、燃料电池、驱动电机、碰撞结构安全设计等诸多环节,具备多重预警功能,全面为氢能客车的安全性保驾护航。

每天近千辆氢能客车每天顺利运行并不简单,需要在氢气供应和运输方面提供保障。制氢渠道来自两方面,一是从含氢工业副产气中分离提纯出来,二是利用风电电解水制氢技术,所以制氢的过程不仅环保而且价格低。

“通过这次冬奥会的示范应用,说明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关键技术已经取得突破,并且在某些应用场景中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杨福源表示。同时广大消费者通过冬奥会,也对氢能汽车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了解,改变之前一些偏见,这也有助于氢能车型推广。

氢能车发展仍受诸多限制

在过去一年,电动车市场迎来爆发市场,而与之充电相关的配套设施也在快速完善,但是电动车仍有些瓶颈无法突破。比如充电时间较长、冬季续航里程缩水、长途出行不方便等,因此对氢能汽车还是很值得期待。随着氢能产业链的进一步完善,氢能车有望从“冬奥平台”向更多领域应用场景拓展。

但是氢能车型发展仍受诸多限制,首当其冲就是配套设施数量,距离日常出行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同时不仅充氢站数量少而且分布也不平衡,普通用户可能要穿越大半个城区加氢,长途出行更是没办法保证,这在短期内无法解决。

其次受当地自然条件影响,造成各地制氢成本差距比较大。如果没法实现光伏、风力等自然资源发电来电解水制氢,那么用户使用氢能车的日常成本将非常高昂。所以并不是所有地区、所有的车型都满足向氢能转型的条件。

因此未来氢能车在各地发展将呈现出很大差异,像鄂尔多斯具有光伏、风力等自然资源,电力成本的低城市,氢能车占比有望在5年内达到非常高比例。另外在客车、重卡等商用车领域氢能车更具发展前景,因为这类型的车路线相对固定,更易于加氢站布置。而在乘用车市场,氢能车无论是使用成本还是配套,相比电动车还有很大差距。

结语:借助冬奥的机遇,氢能车型被更多的消费者了解和认可,同时氢能汽车产业也将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氢能产业被写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于各城市和车企而言,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抓住氢能发展机遇,抢占下一个新能源风口!

相关热词搜索:

本文 zblog模板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qxj.scgwwc.com/post/32.html

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