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埃孚上半年盈利能力骤降:业绩承压下的经营困局

admin 阅读:42816 2025年08月06日

7月31日,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公布了今年上半年财报。然而,财报数据凸显出采埃孚在应对汽车市场日益严峻的挑战时所面临的困境。当前,采埃孚正加快推进其重组计划与战略调整,同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能。

采埃孚盈利能力大幅下滑,加快推进重组

采埃孚公布,今年上半年,其销售额为197亿欧元,较去年同期的220亿欧元下降10.3%;息税前利润同比下降42%至3.67亿欧元;息税前利润率也从去年同期的2.9%降至1.9%;净亏损达1.95亿欧元,而去年同期的净利润为4,500万欧元。

图片来源:采埃孚

分业务板块来看,今年上半年,采埃孚除了电子与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部门销售额同比上涨1.5%以外,其余6大事业部销售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由于产量增长缓慢,采埃孚电动化动力总成部门销售额同比下降6.3%;由于合资企业的关闭,采埃孚乘用车底盘事业部销售额更是大降26.9%;被动安全系统部门销售额也出现2.4%的下滑;另外,商用车解决方案、工业技术和售后市场部门也均出现下滑。

图片来源:采埃孚

截至2025年6月30日,采埃孚集团净债务达104.62亿欧元,杠杆率高达3.21,这与行业其他巨头纷纷降负债、去杠杆的大趋势截然相反。

图片来源:采埃孚

尽管采埃孚在财报中强调,今年上半年,其调整后的息税前利润依然呈增长态势(增至8.74亿欧元,2024年同期为7.80亿欧元),且调整后的息税前利润率也提高至4.4%(2024年同期为3.5%);剔除汇率及并购因素影响,有机销售额仅同比下降1.7%;调整后的自由现金流从去年同期的负4.94亿欧元增至4.65亿欧元。但总体来看,采埃孚上半年业绩表现是忧多喜少,一方面主要的财务指标大多呈下降趋势,另一方面债务却依然居高不下,这难免削弱了投资者和外界的信心。

针对上半年恶化的业绩表现,采埃孚首席执行官柯皓哲(Holger Klein)解释称:“全球停滞不前、电动汽车推广乏力以及美国关税政策引发的不确定性,均导致销售额下滑和成本上升。我们正在着手解决这些问题,并加快推进重组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采埃孚强调,在加大重组力度的同时,不再排除强制裁员的可能性。另外,采埃孚正在评估每一个产品线是否能够覆盖其资本成本,并补充道,这将导致产品规划的相应调整。

同时,采埃孚也在评估其电子与ADAS部门的相关选择。“我们清楚,这又将涉及一些艰难的决定。”柯皓哲表示。另外,采埃孚电动化动力总成部门也将进行重组以提高盈利能力,并将在9月底前确定具体措施,可以预见的是,这些措施也将涉及严厉的削减。

员工不满重组计划罢工呼吁董事会下台

早在去年7月份,面对可预见的市场需求进一步疲软,以及集团盈利能力下降,采埃孚就宣布了重组其在德国的工厂网络并调整人员配置的计划。截至2025年6月30日,采埃孚在全球拥有157,845名员工,较去年年底(161,631人)减少逾2%。同期,德国的员工数量名义上也下降了2.6%,至50,683人(2024年底为52,027人)。

而自2024年初以来,采埃孚已累计裁减了11,200名全职员工,其中德国减少5,700个;另有4,700人已签署部分退休协议或将进入常规退休状态。然而,这并不是终点。为了进一步推进成本削减计划,采埃孚还计划到2028年在德国裁减1.1万至1.4万名员工,约占该国员工总数的四分之一。 

为了抗议公司管理层大规模裁员,以及降低薪资与削减福利的计划,采埃孚德国本土员工于2025年7月29日爆发了上万人规模的示威游行。

德国《经济周刊》报道称,在这场大规模示威游行中,采埃孚员工对采埃孚管理层表达了强烈不满,愤怒如洪水般倾泻而出,甚至高喊:“董事会下台!董事会下台!”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采埃孚监事会成员也对该公司德国国内的裁员措施提出了批评:“即便利息负担仅上升1%,其成本也不是仅靠裁员就能抵消的。但目前管理层给出的唯一解决方案就是裁员。”

采埃孚目前既未提出结构性解决方案,也未给出技术层面的应对之策,唯一的措施就是削减成本。“这个行业里什么都不缺,唯独缺谦逊。在采埃孚的管理层中,没人愿意承担责任,哪怕随口承认自己可能判断失误或决策错误。”  

正如针对上半年的业绩颓势,采埃孚CEO柯皓哲将其归因于全球车市下行、电动车市场表现不及预期以及美国关税政策等外部因素影响。但对董事会是否称职、集团管理是否有效、内部决策是否有问题,却鲜有提及。

采埃孚的中国战略引发争议  

采埃孚当前正面临盈利下滑、大规模裁员以及百亿欧元债务缠身的困境,评级机构穆迪和标准普尔将其评级定为“投机级”。在此背景下,采埃孚将焦点放在了中国,希望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寻求转机,而这一决策已遭到采埃孚监事会的批评。

若按照管理层的想法,采埃孚似乎别无选择,只能聚焦中国业务。采埃孚董事会成员Peter Holdmann在今年7月份与中国车企蔚来的联合产品发布会上表示:“对采埃孚而言,中国就是我们的‘健身房’。我们可以用中国速度开展业务。” 

但“中国速度”是否足以让负债高企的采埃孚及时走出危机,至少从目前来看仍存疑问。毕竟,在中国备受追捧的自动驾驶前沿技术,对采埃孚而言却是一门亏损生意。采埃孚正为其未来战略的第三大支柱——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寻找合作伙伴。采埃孚虽是首家在上海获得L4级自动驾驶测试牌照的外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但在这一领域,采埃孚正承受中国竞争对手施加的巨大压力。  

另外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为中国蓬勃发展的电动汽车市场开发产品的采埃孚电动化总成技术部门(E-Division)也正处于亏损状态。就连柯皓哲自己也承认:“迄今为止,电驱动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是不盈利的。”目前,采埃孚管理层也正为电动化总成事业部的部分业务寻找战略合作伙伴或买家。  

鉴于种种,采埃孚监事会如今对董事会的中国战略提出了批评。 一位采埃孚监事会成员坦言:“多年来,我们一直对采埃孚向中国投入巨额资金持怀疑态度。所谓中国的成本优势,我们从未真正拥有过。”而从长期来看,面对中国快速崛起的本土竞争对手,以及内卷的环境,采埃孚也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2024年,采埃孚在华营收占总营收的15.5%。值得注意的是,其在华销售额正在下滑:2024年在华营收为64亿欧元,低于2023年的81亿欧元,也低于2022年的77亿欧元。  

为在中国市场保持竞争力,采埃孚计划将重心放在其核心业务之一的底盘2.0解决方案上。今年年初,蔚来ET9成为中国市场首款搭载采埃孚全栈线控转向系统的量产车型。之后,采埃孚又接连获得两家中国汽车制造商的订单。该公司预计,到2030年,其在全球汽车底盘市场的份额将达三分之一,销售额将接近50亿欧元。

除此之外,采埃孚的关注点还包括中国竞争对手尤为强势的领域。例如,采埃孚为软件定义汽车供应零部件,而等是中国该领域的市场领导者。此外,采埃孚已在中国沈阳开设新工厂,生产电动汽车电驱动桥。  

但因业绩表现不佳,采埃孚管理层正在遭受质疑。消息人士解释称,采埃孚的问题源于管理层:“每当采埃孚即将推出一款具有未来潜力的新产品时,董事会就会发生人事变动。随后一切都被搁置,产品要么无法达到市场成熟度,要么在其他地方生产后再采购回来。”一个典型例子是“People Mover”——一款自动驾驶接驳巴士,采埃孚曾借此推进驾驶辅助系统研究。2023年底该项目被叫停前不久,采埃孚刚批准为其投入3亿欧元,这笔资金随后被核销为亏损。而不到一年半后,采埃孚却计划将重心重新转向中国的驾驶辅助系统业务。

在内外交困的压力下,采埃孚押注中国市场既是一场豪赌,也是一种被迫的选择。然而,从电驱动业务持续亏损、高级驾驶辅助系统面临本土强敌,到盈利下滑、组织动荡不断,其“押宝中国”的战略正遭遇现实的严峻考验。中国市场能否真正成为采埃孚走出困境的“健身房”,抑或只是又一个烧钱却难见回报的战场?眼下,留给采埃孚验证这一战略的时间,正在迅速流逝。

本文 zblog模板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qxj.scgwwc.com/post/5086.html

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